方便面调料包的生产是一个高度工业化和标准化的过程,涉及多种工艺和技术。下面详细解析调味粉包、油包(酱包)和蔬菜包的生产流程:
核心目标: 提供风味、油脂、口感和视觉吸引力,同时确保长期保存(通常12-24个月)。
一、调味粉包
调味粉包是提供咸、鲜、香等基础风味的关键。主要成分包括:食盐、味精、呈味核苷酸二钠、糖、脱水肉/海鲜粉、香辛料粉、酵母提取物、水解植物蛋白、麦芽糊精、抗结剂等。
生产流程
原料接收与检验: 所有原料按标准进行检验,确保品质、安全(微生物、重金属、农药残留等)和规格(如粒度、水分)符合要求。
预处理:- 粉碎/研磨: 块状或颗粒较大的原料(如糖、香辛料、干蔬菜碎片)需经过粉碎机或研磨机处理,达到所需的细度(通常80-200目),确保混合均匀度和溶解性。
- 过筛: 所有粉状原料(尤其是盐、味精等易结块原料)需经过振动筛,去除结块和大颗粒杂质,保证流动性。
- 干燥: 部分原料(如自产的肉骨粉)可能需要进一步干燥以达到低水分要求(通常<5%),防止微生物滋生和结块。
- 风味物质处理: 对热、光、氧敏感的香精香料(如肉味香精),可能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进行保护,以延长风味持久性。
称量与预混: 根据配方精确称量各种原料。有时会将用量小的微量成分(如色素、香精、部分香辛料)先与少量载体(如盐、麦芽糊精)进行小批量预混合,确保其在最终大批量混合中分布均匀。
主混合: 将预混好的物料和主要原料(盐、糖、味精、肉粉等)投入大型三维运动混合机或锥形混合机中。混合是关键步骤,需要保证时间、转速和混合方式(对流、扩散、剪切)的优化,以达到高度均匀性。混合时间通常在15-60分钟。
质量检验(中间品): 混合过程中或混合后取样,检验均匀度(不同位置取样检测关键成分含量)、水分、色泽、风味等。
暂存/缓冲: 混合好的粉料可能进入中间料仓暂存,等待包装。
包装:- 制袋: 使用复合薄膜(通常是PET/AL/PE或PET/MPET/PE结构,提供高阻隔性:防潮、防氧、避光)在自动包装机上成型为小袋。
- 计量充填: 通过螺杆计量或容积式计量装置,将精确重量的粉料充填入袋中。
- 封口: 热封封口,确保密封严密。
- 喷码/打码: 打印生产日期、批次等信息。
- 金属检测/X光检测: 通过金属探测器和X光异物检测机,确保产品无金属或硬质异物。
- 装盒/装箱: 包装好的粉包按一定数量装入小盒或直接装箱。
二、油包/酱包
油包提供油脂、浓郁风味和口感。主要成分包括:精炼植物油(棕榈油为主,稳定性好)、动物油(牛油、鸡油)、香精香料、辣椒酱/粉、花椒粉、芝麻酱、增稠剂、乳化剂、抗氧化剂等。
生产流程
原料接收与检验: 重点检验油脂的酸价、过氧化值、色泽、气味;香精、酱料的风味、微生物指标等。
油脂准备:- 熔油: 固体油脂(如棕榈油、牛油)需在熔油罐中加热融化。
- 过滤: 融化的油脂经过滤网去除杂质。
- 精炼/脱臭: 部分油脂可能需要在线精炼或脱臭处理,去除不良风味和杂质。
- 保温: 保持油脂在适宜温度(通常60-80°C)以保证流动性。
辅料准备:- 粉料处理: 如使用粉状香辛料、增稠剂等,需过筛。
- 液体/酱料处理: 辣椒酱、芝麻酱等需搅拌均匀或适当加热降低粘度。
- 溶解/分散: 乳化剂、抗氧化剂等需预先溶解在少量热油或水中(视溶解性而定),再加入到主料中。
混合与乳化:- 配料混合: 将熔融油脂、液体香精、酱料等加入带搅拌和夹套加热保温的调配罐中。
- 乳化/均质: 如果需要形成稳定的乳液(如含有水相成分的酱包),需要使用高速剪切乳化机或胶体磨进行乳化,使油水充分混合均匀。对于纯油包或简单混合的酱料,可能不需要此步骤。
- 风味调整: 取样进行风味评估,必要时微调。
保温与过滤: 混合好的油/酱料保持在设定温度,经过滤器(如双联过滤器)过滤,确保无颗粒杂质。
包装:- 制袋: 使用高阻隔复合膜(如PET/AL/CPP, NY/AL/RCPP)在自动包装机上成型为自立袋、三边封袋或背封袋。
- 计量充填: 采用高精度活塞泵或齿轮泵进行热灌装(温度通常>80°C)。热灌装有助于杀菌和延长保质期。
- 封口: 在液面以上进行热封,形成严密密封。这是防止泄漏和变质的关键。
- 冷却: 包装好的热油包需经过冷却隧道(冷风或水浴)快速降温至室温,防止内容物继续受热变质和袋子变形。
- 喷码/打码、金属检测/X光检测、装盒/装箱: 同粉包流程。油包的密封性和耐压性测试尤为重要。
三、蔬菜包
蔬菜包提供视觉吸引力和部分口感、风味。主要成分是各种脱水蔬菜:葱花、胡萝卜粒、玉米粒、青豆粒、卷心菜、香菇片、枸杞等。
生产流程
原料接收与检验: 新鲜蔬菜需检验农残、重金属、新鲜度。干制蔬菜需检验水分、色泽、复水性、微生物、杂质等。
清洗与挑选: 新鲜蔬菜需经过多道清洗(喷淋、气泡、超声波等)去除泥沙、杂质,并人工或机器剔除不合格品。
切分/成型: 根据产品设计,将蔬菜切成丁、粒、片、丝等形状(如胡萝卜丁、葱段、香菇片)。
漂烫: 大部分蔬菜需要经过热水或蒸汽短时间漂烫。目的:
- 灭酶:破坏导致褐变和营养损失的酶活性。
- 杀菌:减少微生物负载。
- 固色:保持蔬菜鲜艳色泽。
- 软化组织:利于后续干燥。
冷却: 漂烫后立即用冷水或冷风冷却,停止热处理过程。
脱水干燥: 这是核心步骤,决定了蔬菜的色泽、复水性和口感。主要方法:
- 热风干燥: 最常用,成本较低。将蔬菜铺在网带上,用一定温度(60-90°C)和风速的热空气循环干燥。适用于葱、卷心菜、部分根茎类蔬菜。效率高,但色泽和复水性相对冻干稍差。
- 冷冻干燥: 将蔬菜快速冻结,然后在真空环境下,使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。能最大程度保留蔬菜的色、香、味、形和营养成分,复水性极佳。主要用于高附加值产品中的玉米粒、青豆粒、胡萝卜粒、香菇片等。成本非常高。
- 油炸脱水: 部分产品(如某些“天妇罗”碎)会采用油炸脱水,赋予酥脆口感和油香。需控制油温和时间。
筛选与除杂: 干燥后的蔬菜经过振动筛或风选机,去除碎片、粉末、茎秆等杂质,并筛分出符合规格的部分。
混合: 将不同种类的脱水蔬菜按配方比例在滚筒混合机中轻柔混合均匀,避免破碎。
金属检测/X光检测: 确保产品无金属或硬质异物。
包装:- 制袋: 使用透明或镀铝的复合膜(如PET/PE, PET/VMCPP),提供一定的防潮和避光性(相比粉包油包要求低些)。
- 计量充填: 通常采用容积式充填机(如量杯式、转盘式)充填混合好的脱水蔬菜。
- 充氮/脱氧: 关键步骤! 蔬菜包最大的问题是残留氧气导致蔬菜氧化变色(变黄、变褐)。通常在充填时或充填后立即向袋内充入高纯度氮气(或抽真空后充氮),置换掉氧气,然后立即封口。封口质量要求高。
- 封口、喷码/打码、装盒/装箱: 同前。
通用关键控制点与质量保障
配方与风味设计: 这是核心机密,由风味工程师通过感官评价和小试不断调整优化。
原料质量: 严格把控供应商和进料检验。
卫生与微生物控制: 生产环境(尤其是暴露工序)需达到相应洁净度要求(如10万级洁净车间),设备定期CIP/SIP清洗消毒。原料微生物指标严格控制。成品需进行微生物检测(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致病菌等)。
异物控制: 从原料筛选、生产过程(磁铁棒、筛网、过滤)到最终包装(金属探测、X光机),建立多层防护网。
包装密封性: 这是保质期的关键。对粉包、油包、蔬菜包都要进行严格的密封性测试(如真空衰减法、压力衰减法、染色液渗透法)。
阻隔性包装材料: 根据内容物特性选择不同阻隔级别的复合膜(铝箔层提供最佳阻隔性)。
水分活度控制: 粉包和蔬菜包需严格控制水分含量(通常<5%),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和化学反应。
抗氧化: 油脂和含油脂成分(油包、部分粉包)需添加抗氧化剂(如TBHQ, BHA, BHT, 天然VE),并配合充氮包装。
生产过程监控: 关键工艺参数(温度、时间、混合速度、灌装量、封口温度/压力、充氮量等)需实时监控并记录。
成品检验: 包括感官(色泽、气味、滋味、形态)、理化(水分、酸价、过氧化值、盐分、净含量)、微生物、包装完整性等。
总结
方便面调料包的生产融合了食品工程、化学、微生物学、机械自动化等多学科技术。从原料的精选处理,到精确的混合/乳化工艺,再到关键的脱水干燥技术(尤其是冻干用于高档蔬菜包),以及至关重要的高阻隔包装、热封/充氮密封,每一步都围绕着提供稳定风味、安全性和长保质期的核心目标。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、标准化,并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