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铁轨道下的小石块(称为道砟)主要存在于传统的有砟轨道结构中。虽然现代高速铁路(时速250公里以上)的主干线大部分采用了更先进的无砟轨道(混凝土整体道床),但在以下场景中,你仍然能看到道砟:
因此,当你看到高铁轨道下有碎石(道砟)时,它通常是在高铁网络的特定低速或非主干区段,或者是在与其并行的普通铁路线上。
道砟在有砟轨道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,其作用和意义至关重要:
分散荷载与支撑轨道:
提供轨道弹性与减震:
保持轨道几何形位:
优异的排水性能:
方便线路维修与调整:
安全意义:
道砟的这些作用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行的安全:
高铁为何主要采用无砟轨道?
虽然道砟优点很多,但在极高速度(300km/h以上) 下,其缺点变得突出:
因此,现代高速铁路主干线普遍采用无砟轨道(如CRTS I, II, III型板式、双块式等),将钢轨直接固定在混凝土整体道床上,具有高平顺性、高稳定性、高刚度、少维修的优点,更能满足高速、高密度、高安全性的运营要求。道砟则主要应用在速度相对较低、对维修成本更敏感或地质条件特殊的区段。
总结:
高铁轨道下的小石块(道砟),主要出现在其站场、低速区段或并行的普通铁路上。在有砟轨道中,它们绝非“不起眼”,而是承担着分散荷载、提供弹性、保持几何形位、高效排水和便于维修等核心功能,是保障铁路基础稳定、运行安全和持久耐用的关键部件。其重要性体现在防止脱轨、失稳、保障平稳运行和方便快速修复等安全层面。虽然高速铁路主干线为追求极致性能而采用了无砟轨道,但道砟在铁路网络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作用,依然不可替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