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棱镜分光实验是一个非常经典且直观的物理实验,它清晰地揭示了白光(如太阳光)是由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,并且不同颜色的光在透明介质(如玻璃)中传播时具有不同的特性。让我们一步步来探索这个神奇的现象:
实验核心目的
- 证明白光的复合性: 白光不是一种“纯净”的单色光,而是由多种不同颜色(波长)的光混合而成的。
- 揭示光的色散现象: 不同颜色(波长)的光在穿过透明介质时,传播方向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。
- 探索光的基本性质: 光的颜色与其波长、频率以及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密切相关。
实验所需材料
光源: 产生一束
白光。最佳选择是太阳光(平行性好),也可以在暗室中使用白光手电筒、白炽灯泡或投影仪光源(需用狭缝限制光束宽度)。
三棱镜: 透明玻璃(或其它透明材料如塑料、水晶)制成的三棱柱体。这是实验的核心部件。
屏幕: 用于接收并显示分光后的光束。通常是一块白纸板或白墙。
(可选) 狭缝: 用于产生更细、更清晰的光束,提高实验效果。
(可选) 第二个三棱镜: 用于验证色散的可逆性和白光的合成。
实验步骤与现象
准备环境: 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更佳(如果使用太阳光,则需在室内让阳光通过小孔或狭缝射入)。
形成光束: 让白光通过一个狭缝(或直接用光源),形成一束狭窄的白光。
入射棱镜: 将这束白光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。
观察折射: 光线进入棱镜玻璃(从空气到玻璃),发生第一次折射,方向向棱镜的底面偏折(因为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)。
观察色散与出射: 光线在棱镜内部传播,到达另一个侧面时,再次发生折射(从玻璃到空气),方向再次发生偏折(这次是远离底面)。
- 关键现象: 当这束白光最终从棱镜射出并投射到屏幕上时,不再是一束白光,而是展开成一条彩色的光带。
观察光谱: 这条彩色光带被称为
光谱。其颜色排列顺序通常是:
- 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靛、紫 (由牛顿最早命名,有时简化为红、黄、绿、蓝、紫)。
- 红光偏折角度最小(最靠近原来白光的方向)。
- 紫光偏折角度最大(偏离原来白光的方向最远)。
- 其他颜色依次排列在红紫之间。
实验现象的解释:光的色散
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光谱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。其根本原因在于:
折射: 光从一种介质(如空气)进入另一种介质(如玻璃)时,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,这是光的折射现象。三棱镜的形状(三角形截面)使得光线在进入和离开棱镜时都发生折射。
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: 这是色散的关键!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 (n) 取决于光的
波长(或
频率)。
- 折射率公式: n = c / v
- c 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(常数)。
- v 是光在介质中的速度。
- 对于透明介质(如玻璃),波长越短(频率越高)的光,在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 (v 越小),因此折射率 (n) 越大。
- 在可见光范围内:
- 紫光: 波长最短 -> 在玻璃中速度最慢 -> 折射率最大。
- 红光: 波长最长 -> 在玻璃中速度最快 -> 折射率最小。
偏折角度的差异:- 折射率 (n) 越大,光线在界面处偏折的角度就越大(根据斯涅尔定律)。
- 因此,当白光入射到棱镜时:
- 紫光(n 大)在进入和离开棱镜时发生的偏折最大。
- 红光(n 小)在进入和离开棱镜时发生的偏折最小。
- 棱镜的几何形状(两个折射面不平行)导致这种偏折差异在出射时被放大,使得不同颜色的光沿着略微不同的方向传播,最终在屏幕上分离开来,形成光谱。
牛顿的验证实验(可选但关键)
为了证明这些颜色是白光固有的成分,而不是棱镜“创造”出来的,牛顿做了一个精妙的补充实验:
分光: 先用一个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光谱。
隔离单色光: 在光谱投射的屏幕上开一个狭缝,只让其中一种特定颜色(如红光)的光通过。
第二棱镜: 让这束单色光通过
第二个三棱镜。
观察: 发现这束单色光经过第二个棱镜后,
只发生偏折,但颜色不再改变,也不会再分解成其他颜色。
合成白光: 更有力的是,如果用透镜将光谱中所有分散的彩色光束重新汇聚到一起,它们会
重新合成一束白光。
这个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:
- 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合光。
- 棱镜的作用只是将这些不同颜色的光分离开来(色散)。
- 每种单色光本身是“纯净”的,具有特定的波长和折射率。
实验的意义与应用
奠定光谱学基础: 这是光谱分析的开端,通过分析物质发射或吸收的光谱,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、温度、运动状态等信息,广泛应用于天文学、化学、材料科学等领域。
揭示光的本性: 证明了光的颜色与其物理属性(波长、频率)直接相关,深化了对光的波动性的理解。
解释自然现象: 彩虹的形成原理与三棱镜分光类似,是阳光在水滴中发生折射、色散和内部反射的结果。
光学仪器: 色散原理是设计分光镜、光谱仪、单色仪等精密光学仪器的核心。同时,在透镜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和校正色差(不同颜色光聚焦点不同)。
总结
三棱镜分光实验通过一个简单而巧妙的设计,直观地展示了白光是由多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。实验的核心现象——色散——源于不同波长(颜色)的光在透明介质中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,从而导致不同的折射率,最终使它们在穿过棱镜时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而被分离开来。这个实验不仅揭示了光的基本性质,也为现代光谱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