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树挂现象对农作物的影响,特别是在寒潮天气下果园的防冻管理策略。
一、 树挂(雾凇)现象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
树挂,也称为雾凇,是在寒冷、有雾且风力微弱的天气条件下,空气中的过冷水滴(温度低于0°C但未结冰)直接凝华(气态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冰)或冻结在接触到低于冰点的物体(如树枝、叶片)表面形成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。
对农作物的影响(利弊分析)
潜在的益处(有限且条件性强):
- 释放潜热: 水蒸气在凝华成冰的过程中会释放潜热。如果树挂形成过程发生在寒潮来临初期或温度缓慢下降时,这个微小的热量释放可能会略微提升树体表面及周围小环境的温度,在极轻微冻害情况下可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。
- 物理屏障(理论上的): 厚厚的冰晶层在极端低温下可能对内部组织形成一层物理隔绝层,减缓内部组织温度的进一步骤降(但这层冰本身温度极低,效果非常有限且风险高)。
- 指示作用: 树挂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空气湿度极高且温度在冰点以下,这本身就是果树面临严重冻害风险的一个强烈信号,提醒管理者需要高度警惕并采取行动。
主要的危害:
- 加重机械损伤风险:
- 枝条断裂: 树挂增加了树枝、树梢的重量。如果冰层过厚,尤其是在雨凇(更重、更透明的冰层)混合的情况下,极易导致枝条不堪重负而发生弯曲、劈裂甚至折断,特别是对于常绿果树(如柑橘、枇杷)或幼树、枝条较脆的果树。
- 树体结构破坏: 严重时可能导致主枝断裂或整株倾倒,对果树造成毁灭性打击。
- 加剧低温冻害:
- 持续低温暴露: 树挂的形成和持续存在,本身就意味着环境处于持续的低温高湿状态。这种湿冷环境比干冷更易导致植物组织细胞内结冰,造成细胞膜破裂、原生质脱水,引发冻害。
- 冰晶刺伤: 附着在花芽、嫩梢、幼果表面的冰晶可能直接刺伤细胞组织。
- 阻碍光照: 覆盖在叶片上的冰晶会减少叶片的光合作用,影响树体养分积累和恢复能力。
- 加重冻害后果: 即使树挂本身没有直接造成断裂,它所代表的湿冷环境,结合寒潮低温,会显著增加花芽、嫩梢、幼果甚至树干皮层发生冻害(如黑心、流胶、组织坏死)的风险和严重程度。
- 间接影响: 冰雪融化时吸收大量热量,可能导致融冻期间温度再次短暂急剧下降(融冻害)。
总结来说: 树挂现象对绝大多数农作物(尤其是果树)弊远大于利。它主要是一个严重冻害风险的信号,并且其带来的机械损伤和加剧冻害的效应是主要威胁。不能指望树挂本身能保护果树,反而要将其视为需要立即加强防冻措施的危险信号。
二、 寒潮天气下果园防冻管理策略(重点针对树挂/冻害风险)
面对寒潮及伴随的树挂风险,果园管理应采取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控、及时响应”的策略:
(一) 寒潮来临前的预防措施(最重要!)
品种与砧木选择:
- 选择抗寒性强的品种和砧木是根本之道。了解当地历史低温极值,选择能耐受该低温的品种。
- 新建果园避免在低洼地、风口处建园,选择背风向阳、小气候较好的坡地。
增强树势,提高抗寒力:
- 合理肥水管理:
- 秋季施足基肥: 以有机肥为主,配合磷钾肥,促进枝条充实、提高树体营养贮藏水平,增强抗寒性。避免秋季过量施用氮肥,防止枝条贪青徒长,延迟进入休眠,降低抗寒力。
- 冬前灌水(封冻水): 在土壤封冻前(寒潮来临前几天)进行一次充分灌水。水的比热容大,能显著提高土壤热容量,减缓地温下降速度;同时增加空气湿度,在降温时有助于减缓近地面气温的骤降(水汽凝结释放潜热)。这是最经济有效的防冻措施之一。
- 合理负载与修剪: 避免过度结果消耗树体营养。适时进行冬季修剪,但严寒地区可推迟到早春,避免修剪伤口在严冬受冻。保持树体通风透光,减少郁闭。
- 病虫害防治: 及时防治病虫害,保持树体健康,减少伤口,提高抗逆性。
物理保护措施:
- 树干涂白: 用石灰水(可加入少量石硫合剂、食盐或动物油增加附着力和防虫效果)涂刷主干和主枝基部。作用:反射阳光,减少昼夜温差,防止树皮因剧烈变温而开裂(日灼和冻裂);杀灭越冬害虫和病菌。
- 根颈培土: 在树体根颈处培起高约30厘米的土堆,保护最易受冻的根颈部位。春季及时扒开。
- 幼树/珍贵树种包裹: 用稻草、草帘、无纺布、废旧棉絮等包裹主干和主枝,或用塑料薄膜(需注意内部温度过高问题,最好内部先包透气材料)进行包扎。对于低矮的幼树,可整株套袋(注意透气)。
- 覆盖:
- 树盘覆盖: 在树盘周围覆盖秸秆、稻草、树叶、地布等,厚度15-30厘米。作用:保温、保墒、防止土壤温度剧烈变化。春季升温后及时移除或翻埋。
- 树冠覆盖: 对于小型果树、苗圃或珍贵树种,可用草帘、无纺布、防寒布甚至塑料棚膜(需注意通风防高温)直接覆盖整个树冠。注意支撑牢固,防止积雪压塌。
喷施防冻剂/营养液:
- 在寒潮来临前3-7天,喷施植物防冻剂。这类产品通常含有能降低植物冰点、提高细胞液浓度、稳定细胞膜的物质(如壳聚糖、海藻提取物、某些矿质元素、植物生长调节剂等)。
- 喷施高磷高钾叶面肥或氨基酸类、腐殖酸类叶面肥,增强树体抗逆性。
- 注意: 防冻剂效果有限,不能替代上述基础措施,应作为辅助手段。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,避免浓度过高或喷施时机不当。
(二) 寒潮来临时的应急措施
熏烟法:
- 在果园上风口,根据风向和面积,均匀设置多个发烟堆(材料:潮湿的秸秆、杂草、锯末、落叶等)。在寒潮来临、气温降至接近果树受冻临界温度(通常开花期-2°C至-5°C,幼果期-1°C至-3°C,具体看树种)且无风或微风时点燃,使其产生大量烟雾。
- 原理: 烟雾形成烟幕笼罩果园,减少地面热量辐射散失;燃烧产生的热量直接加热局部空气;水汽凝结时释放潜热。
- 关键: 需要大面积连片进行效果才好;要确保材料能产生浓烟而非明火;注意防火安全,远离易燃物和树木;需持续到日出后气温回升至冰点以上。
喷水法/灌水法:
- 喷水防霜冻: 在可能出现霜冻的夜晚(温度降至0°C左右),利用喷灌系统向树冠持续喷水。水在结冰过程中释放潜热(约334焦耳/克),可以保护花芽、嫩梢等组织温度不低于冰点(维持在0°C左右)。必须持续喷水直到气温回升冰融化,否则停止喷水会导致更严重的冻害。
- 灌水: 如果寒潮前未来得及灌封冻水,在寒潮来临但土壤尚未完全封冻时,可紧急灌一次水,利用水的热容量稳定地温。
加热法:
- 在小型果园或保护地内,可使用燃油或燃气的果园加热器(熏烟加热器)直接加热空气。成本较高。
鼓风法:
- 利用大型鼓风机(防霜机)搅动空气,将果园上方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到近地面,打破逆温层,提高树冠层温度。适用于有逆温层(冷空气沉积在近地面)的辐射霜冻。
(三) 寒潮过后的管理(灾后恢复)
延迟修剪: 不要急于在冻后立即修剪,待气温稳定回升、树体发芽后,冻死部分界限明显时再进行修剪。剪除冻死、冻伤的枝条,剪口要平滑,涂抹伤口保护剂。
轻施速效肥: 冻害后树势衰弱,待新梢开始生长后,可少量多次追施速效氮肥(如尿素),结合叶面喷施0.2%-0.3%尿素+0.2%磷酸二氢钾溶液,促进恢复。
加强水分管理: 冻后如遇干旱,及时适量灌水;如土壤过湿,注意排水防涝。
病虫害防控: 冻害造成的伤口易感染病菌(如腐烂病、流胶病等),应加强监测,及时喷施杀菌剂(如石硫合剂、甲基托布津、代森锰锌等)进行保护。
疏花疏果: 受冻较轻的树,开花坐果后应适当加重疏花疏果,减少负载,促进树势恢复。
总结
树挂现象是寒潮高湿低温天气的产物,对果树的主要影响是增加机械损伤风险和加剧低温冻害。果园防冻管理的核心在于预防,通过增强树势、改善小气候、物理保护等基础措施在寒潮来临前做好准备。在寒潮发生时,根据实际情况(降温幅度、湿度、风速、果树生育期)选择熏烟、喷水等应急措施。寒潮过后,及时进行灾后恢复管理,减轻损失。密切关注天气预报,提前行动,综合运用多种措施,是有效应对寒潮冻害的关键。 管理者应结合当地气候特点、果园具体情况(树种、树龄、地势)和经济条件,制定最适宜的防冻方案。